直播電商補全電商頁面中產品不夠直觀的短板,加之疫情的到來為電商的發(fā)展點燃了加速器,線上消費的市場占比在不斷提升,此漲彼消的是線下門店的生意越來越難做。
相較于線下門店,電商的交易效率更高,主要體現(xiàn)在發(fā)達的路網以及物流網絡,讓中國大部分地區(qū)的消費者,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獲得商品,而服務更好的電商渠道或門店甚至能夠實現(xiàn)次日達甚至是小時達的效果,線下門店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模式優(yōu)勢越發(fā)不明朗。
另一方面,電商店鋪通過路網完成了全國市場的覆蓋,在某個地區(qū)的店鋪能夠做全國的生意,這導致線下門店不僅需要面對當地同行的競爭,甚至需要面臨全國同行的競爭,這讓線下門店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。
更關鍵的是,居民消費能力、消費欲望的下降,讓線下門店承擔更大壓力,相較于電商店鋪,線下門店需要承擔更大的成本支出,使其在全球經濟衰退的周期中遭遇更大的生存壓力。過去依賴線下第三方渠道的行業(yè),將會在渠道層面迎來一次洗牌。

經銷商困局
如今,序幕已經拉開。近日,索菲亞溫州經銷商跑路的事件引發(fā)家居行業(yè)關注,相關事件涉及到約200名消費者以及約1000萬元的貨款,引發(fā)消費者投訴維權,索菲亞總部不得不派人出面解決,先行賠付消費者后再向經銷商索賠。
這并非家居行業(yè)首例經銷商跑路引發(fā)維權的事件。無獨有偶,早在今年7月,廣州舉辦的中國住建會上,歐派家居就遭遇了河南安陽經銷商的維權。歐派方面稱,該經銷商主動終止合作,而且存在拖欠消費者貨款情況,公司已經于2022年起訴該商家名譽侵權行為等。
而在家電行業(yè),國美零售作為家電行業(yè)的重要渠道之一,近段時間以來也是負面消息纏身。其中10月一則“國美電器在廣東地區(qū)的門店已經全部關閉”的消息引發(fā)關注,盡管隨后國美零售董事會發(fā)布消息表示,截至上月末,廣東省仍有自營店2家及加盟店107家。但目前國美零售已經有多家自營門店和加盟店處于歇業(yè)關閉的狀態(tài)。與此同時,國美零售還因為拖欠貨款而面臨企業(yè)的訴訟。
自2020年疫情進一步提升了電商的滲透率之后,家電企業(yè)與經銷商的矛盾也在不斷加劇,其中因為強大的經銷商網絡崛起的格力也面臨著渠道變革的難題。
據悉格力電器的“股份制區(qū)域銷售公司”模式使格力和經銷商成為了“利益共同體”,在過去“渠道為王”的年代里,成為了格力快速崛起的利器。如今隨著消費環(huán)境的變遷,過去的利器卻成為了格力轉型的障礙。在格力向新零售變革的情況下,經銷商的利益難免被觸動,而與格力分道揚鑣。去年8月,有媒體爆料稱,“格力電器停止對河北經銷商供貨”。
渠道變革勢在必行
如今,電商與線下經銷商的矛盾愈演愈烈,甚至出現(xiàn)了不少“取消電商和外賣,恢復民間煙火氣”的聲音,這意味著線下經銷的生存壓力已經越來越大,也說明企業(yè)通過經銷商完成產品銷售的模式已經逐漸落后于時代。
在互聯(lián)網的高效傳播下,經銷商掌握的信息差越來越少,也隨之失去了賴以生存的“溫床”,一臺家電賺好幾臺家電的利潤的玩法已經完全失效。另一方面,線下經銷商在不觸網的情況下,只能處于等客上門的被動狀態(tài),而電商卻能通過直播、KOL引流等方式開拓全國市場。
而更艱難的地方在于,消費者,尤其是年輕消費者已經習慣甚至依賴于手機在線購物的模式。對于消費者來說,電商平臺的優(yōu)勢不僅僅是價格更低,更是信息更透明、選擇面更廣。
然而,盡管線下經銷商正在遭受電商平臺的沖擊,但線下經銷商和電商平臺卻并非你死我活的零和狀態(tài)。電商追求的恰恰是共存。
事實上,過去數年里電商一直談論“新零售”的話題,指的是將線上與線下進行有機結合,發(fā)揮各自長處以提升商品交易的效率與服務品質。線上交易行為更加高效、信息更加透明,但缺點是物流再發(fā)達依然存在購物和收貨的時間差,盡管消費者已經習慣這個模式,但線上下單,線下門店配送的模式卻進一步提升了效率。
新零售強調的是“服務”和“品質”,這意味著線下門店在新零售的環(huán)節(jié)中不可或缺。而從家電企業(yè)的角度出發(fā),全面直營的模式存在巨大的風險,需要投入更加龐大的資金,性價比遠比不上傳統(tǒng)經銷商的就地轉變。更關鍵的是,新零售下,線上、線下的價格、服務將被同步,而使成本被線上和線下均攤。這反而能讓消費行為留在線下。
(文章來源:家電網)